作者:解学武
顺序表(顺序存储结构)详解
顺序表又称顺序存储结构,是线性表的一种,专门存储逻辑关系为“一对一”的数据。
顺序表存储数据的具体实现方案是:将数据全部存储到一整块内存空间中,数据元素之间按照次序挨个存放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将 {1,2,3,4,5} 这些数据使用顺序表存储,数据最终的存储状态如下图所示:
![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](/uploads/allimg/240114/1015226445-0.gif)
图 1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
C 语言中,可以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顺序表:
尝试建立一个顺序表,例如:
例如,将 {1,2,3,4,5} 存储到顺序表中,实现代码如下:
声明:当前文章为本站“玩转C语言和数据结构”官方原创,由国家机构和地方版权局所签发的权威证书所保护。
顺序表存储数据的具体实现方案是:将数据全部存储到一整块内存空间中,数据元素之间按照次序挨个存放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将 {1,2,3,4,5} 这些数据使用顺序表存储,数据最终的存储状态如下图所示:
![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](/uploads/allimg/240114/1015226445-0.gif)
图 1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
顺序表的建立
使用顺序表存储数据,除了存储数据本身的值以外,通常还会记录以下两样数据:- 顺序表的最大存储容量:顺序表最多可以存储的数据个数;
- 顺序表的长度:当前顺序表中存储的数据个数。
C 语言中,可以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顺序表:
typedef struct{ int * head; //定义一个名为head的长度不确定的数组,也叫“动态数组” int length; //记录当前顺序表的长度 int size; //记录顺序表的存储容量 }Table;
尝试建立一个顺序表,例如:
#define Size 5 //对Size进行宏定义,表示顺序表的最大容量 void initTable(Table * t) { //构造一个空的顺序表,动态申请存储空间 t->head = (int*)malloc(Size * sizeof(int)); //如果申请失败,作出提示并直接退出程序 if (!t->head) { printf("初始化失败"); exit(0); } //空表的长度初始化为0 t->length = 0; //空表的初始存储空间为Size t->size = Size; }如上所示,整个建立顺序表的过程都封装在一个函数中,建好的顺序表可以存储 5 个逻辑关系为“一对一”的整数。
通常情况下,malloc() 函数都可以成功申请内存空间,当申请失败时,示例程序中进行了“输出失败信息和强制程序退出”的操作,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代码。
顺序表的使用
通过调用 initTable() 函数,就可以成功地创建一个顺序表,还可以往顺序表中存储一些元素。例如,将 {1,2,3,4,5} 存储到顺序表中,实现代码如下:
#include <stdio.h> #include <stdlib.h> #define Size 5 //对Size进行宏定义,表示顺序表的最大容量 typedef struct{ int* head; int length; int size; }Table; void initTable(Table * t) { //构造一个空的顺序表,动态申请存储空间 t->head = (int*)malloc(Size * sizeof(int)); //如果申请失败,作出提示并直接退出程序 if (!t->head) { printf("初始化失败"); exit(0); } //空表的长度初始化为0 t->length = 0; //空表的初始存储空间为Size t->size = Size; } //输出顺序表中元素的函数 void displayTable(Table t) { int i; for (i = 0; i < t.length; i++) { printf("%d ", t.head[i]); } printf("\n"); } int main() { int i; Table t = { NULL,0,0 }; initTable(&t); //向顺序表中添加{1,2,3,4,5} for (i = 1; i <= Size; i++) { t.head[i - 1] = i; t.length++; } printf("顺序表中存储的元素分别是:\n"); displayTable(t); free(t.head);//释放申请的堆内存 return 0; }程序运行结果如下:
顺序表中存储的元素分别是:
1 2 3 4 5
声明:当前文章为本站“玩转C语言和数据结构”官方原创,由国家机构和地方版权局所签发的权威证书所保护。